
12 10月 【易懂版】汽車鍍膜是什麼?和打蠟、貼膜、包膜有什麼不同?
俗話說:車子就是男人的小老婆。這話多少有點成見,畢竟愛護汽車,怎麼會是男人的專利呢!隨著科技進步,對汽車保護的技術也有越來越多樣的選擇,舉凡打蠟、貼膜、包膜到鍍膜,到底哪一種技術最適合我心愛的汽車呢?讓我們先從下面這張表開始。
鍍膜 VS. 打蠟
打蠟其實就是把高於刮痕的地方打磨掉,讓車子透明漆的凹陷處和打磨掉的地方一樣高,這樣就看不出刮痕,也因此會讓車漆有所消耗。其主要的效果是提升車體美觀,不僅強調撥水性也能夠讓車體維持原有的光澤。但車輛行駛中,蠟就會快速的被磨損,無法提供汽車必要的保護,為了維持效果,就必需頻繁的上蠟
而KubeBond透過獨家的液體陶瓷技術(LCT),讓特殊的化學藥劑在汽車表面形成立體網狀結構的防護層,此過程不會對車漆有任何傷害並且能賦予汽車額外的保護層。使用了KubeBond車用鍍膜,在承接打蠟優點的同時,還可以透過9H硬度的保護層抵擋灰塵、洗車時可能造成的磨損。此外,KubeBond還通過了專業機構的測試,證明汽車使用鍍膜能降低最高5%的風阻,如此一來,不僅駕駛的更加順暢,還能夠節省汽油的消耗。另外也透過化學附著技術(RBT),大大延長了鍍膜的使用壽命,正常使用下可以維持三年的成效。
鍍膜 VS. 貼膜/包膜
首先,貼膜與包膜其實是同樣的技術(以下統一稱為貼膜),也就是利用電腦或手工切割整塊膜料並包覆在車體表面。電腦切割雖然較便宜,但邊緣處無法很好的包覆,容易積累髒汙;而手工切割則要求純熟的施工技術,不僅價格昂貴,也需要慎選店家。此外,挑選膜料也是很重要的,只要挑選足夠高檔的膜料,就可以達到防飛石、貼膜自我修復的成效,但如果是中低價位(3~5萬),不僅防護力不佳、貼膜泛黃,還可能在移除時留下殘膠。再者,由於貼膜對材質、技術,甚至是汽車的使用方式都有一定的要求,只要一不留神,很可能就會讓貼膜毀損,進而影響貼膜壽命。
KubeBond的弱項,就是沒有防跳石的功能,但在鍍膜施工完成後,即可正常的使用汽車,並且經過專業認證,突破了中低價位貼膜容易泛黃的缺陷,在移除時也不會對車漆造成危害。在不考慮跳石的情況下,能夠讓你享受CP值最高的鍍膜成效。
結語
打蠟就像是為車體穿上了一層輕便的雨衣,讓車體顯得光亮又能擁有極高的撥水性,但同時也很快的就會被消磨殆盡。鍍膜則像是為車體裝上鱗甲,不僅保留了打蠟防水抗汙的特性,更提供車體基礎的防護力。貼膜/包膜便是為車體安上厚重的鎧甲,將防護力提升到接近車體的上限。
如果是中古車或二手車,只要打蠟或簡單的鍍膜即可讓車體看起來煥然一新;如果是新車出廠又有預算考量,建議是採取較多層鍍膜為主,不僅能維護車體美觀,也具有一定的防護力;如果是新車出場又沒有預算考量,那在貼膜前不妨考慮先給車體鍍膜,如此就算貼膜真的出了問題,也不怕會傷到珍貴的車漆,能抱持車體的最佳狀態。